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的情感及困惑的不理解,導致了青年人特有的對抗行為。這種對抗不僅僅是針對父母和老師,而且是針對整個世界的。男孩女孩的叛逆行為,以及他們用傲慢來掩蓋弱小的企圖,使“不羈少女”反應(yīng)過激,使青春少男在感到不安和渺小時走向極端。輕蔑和粗暴不能減緩孩子的專橫態(tài)度,反而使孩子更加自卑,進而導致孩子不適當?shù)难a償行為。自我重要性的體現(xiàn)欲望通過反社會的行為很容易得到滿足。通常使孩子走向犯罪的就是沒有被家長認可和正確引導的雄心壯志。對一個女孩子來說,要獲得認可和尊重,性愛的討好比學術(shù)成就來得更容易。與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責備相比,迷戀她的男子的殷勤是她惟一的慰藉。她因此而感到有價值和被接納。有雄心壯志的男孩如果不能同好學生在學習上競爭,他會從逃學、賭博、酗酒、帶女孩游玩上得到勝利的感覺。他只能通過砸窗戶、偷竊,甚至更糟的暴力行為而成為英雄。
在心理治療過程中,一個患者抱怨她的16歲的女兒已經(jīng)徹底管不住了。她和男孩到處玩,回家很晚。不幫家里干活,又遭遇又粗魯。任何言語承諾,任何懲罰看來都對她無濟于事。在我的要求下這個女孩來見我了。她非常漂亮聰明,舉止優(yōu)雅。我問她感覺如何,與母親相處怎樣,是否快樂。她輕快地回答一切都好。問:“同母親沒有偶然的矛盾么?”答:“哦,媽媽有時易怒,但她并非存心故意,不久就好了。”問:“母親的責備和嘮叨沒有使你感到痛苦么?”答:“哦,沒有,從沒有。”
然后我開始認真。我告訴她我非常了解她的母親,知道她是個很難相處的人。女孩完全吃驚地看著我,眼里全是淚水——終于敞開了心扉。起初她哭得很傷心,無法講話。然后慢慢地、猶豫地說道:“誰都認為我是個壞女孩,認為母親是個天使。她對我沒好氣;我干什么都是錯的,只有我的小弟弟是好的,我總是壞的。我想讓媽媽高興,可是她看不到。我得到的只有責備,沒有一句好話;沒有表揚,沒有贊賞。”
這就是她的故事。這是她第一次對一個成年人說起。她的輕蔑只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自然的傲慢。當我告訴她的母親時,她感到難以置信。沒有人看到這個女孩哭過,沒有人曾經(jīng)透視過她逍遙的外表后那難以穿透的冷漠。
任何想幫助這些孩子的人都必須明白,造成他們狂妄態(tài)度的根源是缺乏自信。但是,那些半大孩子的父母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。青春期的少年最缺乏自信,最明白自己沒有社會地位的狀況,最急于體現(xiàn)自己的重要性。如果成人集體能夠平等地容納他們,他們是很愿意在其中擔負自己責任的。但是能夠讓他們做出值得贊賞的貢獻的機會太少了。他們急于得到指導和支持;但是很少有成年人能夠理解和欣賞他們,讓他們能敞開心扉。只有在極少數(shù)情況下父母才以足夠的尊重和欣賞來透視孩子倔強自負的面具。于是,他們的孩子都投向了那些或多或少有點值得懷疑的朋友和頭領(lǐng)的懷抱,他們感覺從那里得到了更好的理解,因為他們被平等地接納了。